
Gundam Wing |
2006.3.1 up:2015.1.15 |
►帶我進入鋼彈世界的少女Herro Yuy‧Duo Maxwell‧Trowa Barton‧Quatre Raberba Winner‧Chang Wufei…… 即便在這麼多年之後,我仍能準確無誤地寫出這五個被《初代鋼彈》迷稱作神經病的少年之名,可見《鋼彈Wing》曾在我生命中佔了多重要的位置──沒錯,我與許多七年級女生相同,是由《Wing》開始看鋼彈的;sunrise公司的確達成了目的──將女性引入鋼彈迷的行列,以及使鋼彈更年輕化! 看《Wing》,是我十四歲時最重要的一件事。因為越區就讀,每天放學後我必須走一公里的路到車站,再搭公車回到六、七公里外的家,進家門時往往已六點;只有寒暑假我才能盡情收看動畫──《Wing》在台灣開播約莫是民國八十六年(1997)暑假的事,但暑假引我注意的是蘇洛;《Wing》?我一看到片頭就關機! 知道《Wing》那是因為C。C和我雖從不是彼此最好的朋友,但既同班又同畫室,相處時間頗多。我非常喜歡C──她並非班上最漂亮的女孩,但卻是最特別的一個──當她脣邊揚起微妙笑意,秀美雙目放出狂熱的光,你想不注意她都難。開學了,運動會要比兩人三腳,我和C被編到一塊兒,因為我倆差不多高。我們每天放學都留在學校練習,但到五點廿五左右,C就嚷著要走…… 走?去哪?回家看《Wing》! 這是我初次見識《Wing》的魅力,此後C每每在畫室對我狂講《Wing》之美,我總看著她奧妙而極富吸引力的表情,想告訴她,她有多美;但我始終未曾開口,卻悄悄在段考後的下午看了《Wing》──我看的第一話便是希洛對莉莉娜大發議論,在山克王國崩壞的前夕;第二話就是希洛對著銀幕上已成女王的莉莉娜擱下狠話:「莉莉娜,我要殺了你!」我喜歡上《Wing》,就這一刻。 於是乎我開始每週三一放學就拔足疾行的日子,最高紀錄是七分鐘走完一公里;甚至有一回在半路上被疾馳的車輾著腳趾,還撐著回家看完《Wing》再去照X光,所幸無恙,可能是希洛大神護體吧──即便如此我看到的往往只是每集最後五分鐘。 因為動畫(我家至今仍無第四台)常常只能看中視那最後五分鐘,於是我去買小說來讀,竟也十分入迷,愈陷愈深。 那時我的口頭禪是:「上帝,你在哪裡?」一次C便順口接道:「我信鋼彈教,我的上帝是希洛‧唯!」那天放學,我這麼對她說:「主教再見!我要回家信教了。」 C就此成了鋼彈教的主教,而我也信得十分虔誠──把五本小說讀得透徹,一回上課在課本上亂塗,竟可默出百餘位《Wing》人物名字…… (C小姐,倘若你在看,可不可以與我聯絡呢?呵,雖說如今的我沒那個臉要求你。)
►公主與孤兒的戰爭雖然很多人不喜歡莉莉娜,但莉莉娜卻是《Wing》之中第一個讓我愛上的角色,這個古怪的大小姐在ED裡的表現好可愛,多少也沖淡了《Wing》的陽剛味——起初我以為這個追著非洲動物跑、騷擾狗的女孩,大約可以直接去演「世界名作劇場」,然而看了《Wing》才發覺自己錯了。莉莉娜生活的A.C.時代,世界被人禍壟罩。這不是我小時候看「世界名作劇場」那種懷鄉風格的動畫,而是對未來戰爭的想像。 《Wing》的五個男主角,一出場就擁有足以毀滅世界的能力,乍看與我這樣都市邊緣長大的民國七年級生無關,然而七年級生的世界其實是紊亂的,非但價值觀分歧又令人疑惑,對未來更有不知好日子幾時結束的虛無預感,總希望自己能有足夠能力來「終結」這個可笑的世界(至少,幾年前青春期的我是這麼以為的)──在所有成年人的混亂之間,五個男孩的堅定自信更有存在意涵。(即便他們所深信不疑的價值在戰爭中也漸漸消逝……) 追究這五個男孩的出身,希洛、迪歐、特洛瓦都是從小背培育成殺人兵器的戰爭孤兒,喪母的卡特爾來自中東裔富豪之家,華裔世家子弟五飛雖背景不明,但十之八九也是個孤兒。 當戰爭孤兒遇上主張「完全和平」的公主,這個故事之所以會衍生出《Endless Waltz》那樣去辯證戰爭與和平的續集,也就不難想像。
►孩子長大以後二〇一〇年,在PTT鋼彈板讀到隅澤克之幫《Wing》寫續集《Frozen Teardrop》的消息,我和幾個朋友都訝異萬分。不過想想,年近五十的隅澤,大約也是靠補完《Wing》憑弔自己的青春吧。雖然有人曾經質疑他把五人眾編得無情又愛耍帥,跟瘋子沒兩樣,然而後來看過其他舉著鋼彈旗號的作品,便知道《Wing》的編劇群能力還是不錯的,特別在於平均分散五人戲份方面。我說的平均,可不僅是讓五人平均出場、都有讓觀眾可以記憶的故事,而且還在塑造機體方面頗有成果,不僅讓大家記得每個主角的機體有何特色,還讓五人輪流在危難時刻搭具有精神感應功能的飛翼零式出戰!等於說一方面藉由「最強」的飛翼零式強調此五人的「主角」身分,另一方面也讓飛翼零式功能/意義徹底展現,成為不滅的主角機。 還記得曾有一個時期,《初鋼》與《Wing》的粉絲壁壘分明,如果你在各大鋼彈討論區說自己喜歡《Wing》,會被老板友嗤之以鼻。然而今天《Wing》已然成為七、八年級鋼彈迷珍貴的童年回憶,許多鋼彈討論區活躍的成年板友中,喜愛《Wing》者都占大多數,而這些當年不知《初鋼》的小毛頭也都補看了前作。 啊,《Wing》之所以受到推崇,倒不是它本身有什麼改變,而是我們變了——當年的孩子,長大了。
|
∀(turn A) Gundam |
2006.3.1 up:2015.3.19 |
►世界名作劇場二〇〇五年看完《Seed-d》以後,我就想看部正常一點的鋼彈,好把《Seed-d》給我的惡感沖掉。我的選擇倒不是回去補《初鋼》,而是看了《Turn A》—— 《Turn A》一開場就是主角作為先遣隊降落地球並融入地球生活的劇情,才看第一集,我這「世界名作劇場」愛好者,就覺得這百分之一萬是正確的選擇!少女、農村、慶典,真是太太太可愛了啊,簡直是要人跳起來轉圈圈撒小花嘛。 和一般戰爭動漫畫中常見的戰爭孤兒或少年兵男主角不同,有著異民族的黝黑膚色的羅蘭以髮箍固定銀色妹妹頭,脫了衣服,把玩具放到溪裡的畫面,不得不讓人想起《小浣熊》(あらいぐまラスカル,1977)史坦林等世界名作劇場的主角。他還保有孩子的那種單純天真,而且是那種老派的、端正的,絲毫不中二的少年。 羅蘭不僅性格明亮、熱愛大自然,溫暖飽滿的聲音也很特別——雖說歷代《鋼彈》主角大多是十五、六歲,但找來配音的男性聲優,聲音卻未必那麼嫩(除了OVA《0080口袋裡的戰爭》的浪川大輔,當時他還是少年)。《小公子》(小公子セディ,1988)、《羅密歐的藍天》(ロミオの青い空,1995)兩部世界名作劇場掛頭牌的反串名角折笠愛,《鋼彈W》中也只列在第五。劇場出身的朴璐美,大約是鋼彈系列中第一個反串扛大樑的。綜觀《Turn A》主角群,只有配男二哈利的稻田徹不是舞臺劇演員。在富野要求下,他們以自然的演技表現台詞,而朴璐美更從此跨進聲優界,成為動畫迷最熟悉的聲音之一。 不僅劇情與人設有濃濃的「世界名作劇場」懷舊風,《Turn A》就連剪接轉場也常使用老式、彷彿五〇年代黑白電影的「擦去」的過場效果。
|
Gundam Seed |
2006.3.1 up:2015.1.15 |
►當科技挑起族群糾紛親愛的,我們沒有任何理由──能載舟就能覆舟,科技就是這樣討人厭的東西。 《初鋼》時代的Newtype(新人類),到了《Seed》中變形成「調整者」——這次不是自然進化,而是人類自己發展基因篩選技術,訂做超完美孩子!這極為後桃莉羊時代的想像,出現在新世紀第一部鋼彈電視動畫,是這樣理所當然。 那麼沒有「調整」過的自然人怎麼辦?他們不會忌妒當、不會仇恨新的族群嗎?嗯,當然會。科技挑起族群糾紛,還是回歸了最原始的手段——大戰,就在調整者跟自然人之間爆發。 如果是以一場場戰鬥來看,調整者的能力當然占了優勢。然而,太過「人定勝天」,這戲還有什麼好看?因此編劇設計劇中有幾名角色可以「爆Seed」進化成攻無不克的戰神或歌姬!然而這種設定,反而造成一些問題——就戰鬥戲而言,《Seed》的實在程度甚至還及不上《Wing》,一方面是電腦作業時代,用舊畫面當兼用卡補時間更容易, 二方面因為大部分角色都是厲害調整者,而且煌大和跟阿斯蘭爆SEED以後根本無敵,打起來超快,閃來閃去之場面過多,就沒有任何「痛快」或「不捨」的感覺。
►羽翼與種子Gundam Wing v.s. Gundam Seed復國的公主,意外的駕駛,主角機配色,搶機體,敵對的角色談起戀愛……《Seed》中的設定,其實仍是沿用前輩者多,自創者少。不提更早以前的,姑且就用《Wing》來比較一下:
►歷史不能重來,但會重演《Seed》最後平順收尾已是萬幸,然而兩年後卻又推出續集《Seed Destiny》(以下簡稱Seed-d)——要怎麼狗尾續貂呢?首先,推翻得來不易的和平,再次爆發戰爭。這不難,因為大家都明白歷史不能重來,但會重演。 然而沒有芙蕾的《Seed》系列,煌也就失去自怨自艾的理由,得以與拉克絲繼續以神之姿指導世界,所有人性的錯誤就留給妹妹卡嘉莉與好友阿斯蘭,以及新主角飛鳥真。 飛鳥真,史上最不像主角的主角,戰鬥生涯都壟罩在阿斯蘭與煌的陰影之下,被網友封為「路人甲」,連在第二十話回憶過去都……按照PTT板友說法:「路人真連自己的回憶都還是當路人。」《Seed-d》可不僅主角不得人緣,第十七話煌主持的戰艦ArcAngel要被斯堪地那維亞王國收容時,網友們看著看著竟然期待莉莉娜女王出現……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當時邊看《Seed-d》邊在螢幕前大喊「這不是鋼彈、這不是鋼彈、這不是鋼彈」? 然而這卻是官方認可的鋼彈,而且還處處「借」老前輩名場面充數,比如三十二話,史小姐死得跟《Z》裡的村雨鳳一模一樣,不知是不是編劇江郎才盡。 讓人傻眼的片段尚不止於此:第十四話煌大和成為史上首位開鋼彈搶親的男人,二十一話阿斯蘭跟女孩子不小心躺在一起被捉姦,及四十二話穆大叔復活說出他是化不可能為可能的男人,這般「花系列」的劇情,真不愧網友封這部動畫為「種命花」。 最後堅持下去追完這部的動力,似乎就只剩看笑話而已——第四十二話歌姬拉克絲宅配軍火附贈精神訓話,煌大和以鋼彈表演西部雙槍與空手奪白刃,真的讓人笑到咳嗽!阿斯蘭以女友卡嘉莉的保鑣之姿登場,後來回任札夫特軍官,窩囊了大半部,待到第三十六話終於施展身手逃出新札夫特魔掌,觀眾也快氣到把螢幕砸爛了。最後沒招數可用的福田夫婦,在四十三話讓腐女最愛的煌×阿斯蘭(字首縮寫AK)攜手上陣,挽救一下頹勢…… 《Seed-d》這部兼用卡大爆炸,劇情不斷重播,避風港再度陷落,「真」的失控的作品,將「榮膺」世上最差勁鋼彈好一陣子吧。而我竟費了一年時間來看自己最愛的角色變成人人口中「不器用」的傢伙!老實說,如果有人問我,他底是迷人的反派或蠢蛋? 我不明白——我僅能如是答。
|
Gundam 00 |
2007.10.14 up:2015.1.15 |
►「真實」的失敗?《00》在鋼彈動畫中有兩個創舉,其一是第一部高解析度的鋼彈;其二,這是第一部採用西元紀元的鋼彈,直接用西元,至少讀者不用適應新的世界觀(即便作為電視動畫卻可能因商業與時段考量,致使劇情相較於真實世界更簡單而不尖銳)。那麼,《00》的嘗試成功了嗎? 這部動畫分一、二兩季播出,從第一季看來,因為要洗刷《Seed》系列的觀感,刻意採用了彩度不高、不那麼塑膠感的色指定,整體而言製作也比較用心,以編/導表現而言,有幾個優點: 其一,水島精二的分鏡不錯。《00》的作畫雖然不能說水準有多高超,但運鏡的角度頗精彩。我相當喜歡水島(頗多集都自己畫分鏡稿)安排過場時的一些手法,畫面轉換的角度很特殊,比如像第二十五話時序跳到四年後,那個環繞衛星的拍法很漂亮。他也常用一些MV式轉場手法,這種風格化作法如果放在敘事性比較強的作品,其實很容易造成觀眾理解的阻礙,不過水島將之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 其二,黑田洋介矛盾但很會帶氣氛。這整齣許多話都是他一個人編劇,因之《00》第一季還算統調。 故事前半,他刻意略過主角的動機,手法有趣,也造成前半部觀眾「在演啥」罵聲不斷。然而其實挺用心揭露主角背景,主角群戲份分配尚稱平均,且是用漸進、多線式來帶入劇情,鋪陳都鋪滿久,沒有浪費什麼人物。 加之他擅長編死亡戲,配上水島的分鏡,就算前面再不合理,氣氛也會變得很煽情…… 然而,《00》前半部便沒有確立自己到底要走「軍武系」路線,還是走「超級系」路線,劇情/戰況擺盪的結果,造成愛看軍武系的觀眾罵說不夠寫實,希望是超級系的觀眾也因中段主角沒啥威能而不滿。 到了第二季「變革者」出現以後,《00》才比較確定戰鬥的偏向。然而對於建築在「真實」紀元之上的《00》而言,這無疑是一種「『真實』的失敗」。
►無力戀愛《00》第二季不僅戰鬥/爭權戲愈來愈微妙,感情戲也崩得一蹋糊塗。雖然認同友人T君說的「第二季的鋼彈駕駛們幾乎都在把妹」,然而《00》最大的敗筆便是戀愛戲頗無力…… 中東國家「公主」瑪莉娜,雖然是鋼彈史上數一數二「高齡」的女主角,但不僅政治力缺乏,和男主角剎那也沒有火花,可只是他母親的代用品。於是她常常神隱,登場又如廢棄物般,毫無推動劇情進展的能力——想想《Wing》的莉莉娜或《Turn A》迪安娜都是政治達人,可是這位瑪莉娜似乎就不是領袖的料。剎那在第二季發言愈來愈政客,都沒見他去好好「傳授」一下瑪莉娜。 《00》最可愛的一對莫過於青梅竹馬的強化人(而且是雙重人格)小情侶阿雷與瑪莉,他倆在第三十二集終於重逢。 從第一季看來,還以為這段可以鋪陳很久,但卻連相認和培養感情都不需要,直接二壘—— 瑪莉的好上司熊叔,就這樣簡簡單單嫁了女兒!這集在黑田心中大約是把阿雷跟瑪莉的故事演差不多,後來阿雷的功能就只剩下在四人組裡當和事佬、喊「瑪莉瑪莉」,弱智化的行為看得觀眾厭煩不已,而且說要保護瑪莉,除了要她別出戰,啥表現都沒有。 如果說上一季戲分安排得當、劇情鋪排合理,這季便只能說「崩得可以」。不過甜蜜的強化人小情侶雖神隱多集,卻平安活過全劇,末了還一起去健行了。
►外星人入侵鋼彈有這麼多缺點,《00》第二季還有什麼可看性?愚以為天上人戰艦指揮官皇的表現,在眾屬下皆崩壞之後,反倒愈來愈好。水島當初叫黑田把皇改成女角,真是對了——皇與卡蒂馬內金的對決,乃是全劇滑降到最末唯一的亮點。 崩歸崩,畢竟是鋼彈,依然出了劇場版。水島與黑田似乎想揮開其他鋼彈系列的影子,於是讓外星人登場!不知是否有人看了大喊:「這不是超時空要塞、這不是超時空要塞」? 到底要走寫實軍武,抑或超級系?《00》自始至終不斷擺盪,到了劇場版終於做出抉擇——不用猜了,這是「外星系」,在跟你第三類接觸。然而如此一來,鋼彈本身的識別性被削弱,亦無法妥善利用原設定。大戰末了,剎那變成非人,而觀眾在下我心裡只有「蛤」一個字。
|
Reconguista in G |
2014.10.9 up:2015.3.20 |
►數位時代的復古二〇一四年底,富野由悠季復出執導的鋼彈新作《Reconguista in G》登場,好些觀眾才看了一集便感到受不了——究竟《Reconguista in G》和這個時代流行的模式哪裡不一樣,可以一眼就讓人感覺到「怪怪」? 日本電視動畫全面改用數位繪圖技術之後,已過了十多年,這時流行的動畫都是高彩度的。 《Reconguista in G》雖說有不少部分採用了數位作畫才能呈現的質感,比如說首都圈的建築以及軌道電梯的金屬感,或如第三集女主角艾達抬頭看調查部天花板這幕,那繁複的裝飾。然而整體而言色指定明度偏暗、彩度也較低,動態上強調效果線, 爆炸畫面時也不提高亮度,甚至幀率似乎都變慢,應是刻意仿數位化之前的作畫模式,復古感之濃厚還超越了《00》。 猶記大學課堂上,老師亮出歷屆奧運LOGO要我們比較。特別指出巴塞隆納奧運、長野冬運LOGO那不規則的圖形,說是數位時代之前,設計師追求精準到彷彿機械製作的圖樣;數位時代之後,人們反倒開始想念手繪的溫度…… 《Reconguista in G》那種仿手繪感,大約可說是這樣的思維吧——一種對二十一世紀虛擬生活、機械感的反思。
►新寫實主義以一部半年的電視動畫來說,《Reconguista in G》作畫變形的集數並不多,運鏡也很精彩,音效層次豐富(最大與最小的音量差異大,有些畫外音頗小聲),營造出的電影感還不錯。富野作為一個動畫老手、電影系校友,這方面倒是頗見能耐。 最為有趣的,莫過於這部動畫中還有那麼點向一九五〇年代義大利新寫實主義致敬的意味。雖然前此的《鋼彈》作品中並未忽略洗澡洗衣煮飯等生活瑣事,但《Reconguista in G》又更進一步:據稱當年電影走到新寫實主義後,才終於出現「馬桶」。而到了《G Recongnista》第五集之後,觀眾終於看到駕駛在鋼彈裏面上廁所,而且一「大」下去,還能聽到「音姬」的歌聲! 還不僅止於此呢,《Reconguista in G》第六集有漱口與魚缸換水的場面,第十五集又介紹了洗髮機、睡袋,而且人物們不時就說明起宇宙食物與空氣球等等生存必需品——這主事者是多麼執著要呈現主角們吃喝拉撒睡的場面啊。 開播前,富野嘴上說要藉由「軌道電梯」之類不寫實的東西,把這部塑造成比較奇想類型的劇,但成品出來後觀眾仔細一瞧,「軌道電梯」是存在,細節倒是沒那麼架空的。 富野在其著作《影像的原則》(映像の原則改訂版,2011;這部書被PTT鋼彈板的板友kaito2198翻譯成中文,由五南圖書出版)中,對在數位時代長大的年輕動畫工作人員耳提面命,要他們多感受生活、多看老電影。 技術擬古又試圖在科幻作品中添上新寫實主義色彩的《Reconguista in G》,似乎可看出富野實踐自己觀點的努力,然而早受習慣各種聲光刺激、二元對立模式的觀眾,能接受這部新作嗎? 特別是他老人家還把這個苦悶時代環保主義盛行、小規模衝突取代全面戰爭的樣態,藉由虛構的「天臍教」自然、共存共榮的世界觀,反映到劇中。這種主角立場不明,彷彿在混沌中作戰的狀態,讓許多觀眾看得很不過癮。
►公主復國?不!這是公路電影初看《Reconguista in G》,查了劇名的字義,又見女主角艾達被稱作「公主」,難免會猜測難道這女孩會是「復國」的領導者,而見導演訪談預告公主帶著男主角貝爾利與一干人等上宇宙,又猜他們乃是尋訪故國?後來故事在一團迷霧中進行,這個疑似乎愈來愈得不到解釋,直到第十六集…… 第十六集艾達與貝爾利來到月球殖民地「西拉諾五」,被當地反抗組織揭露他倆其實是姊弟,因為殖民地政爭,才分送給地球人收養的(養父母又剛好是地球兩大陣營的高官),兩人的處境就像《竹取物語》的輝夜姬。即便兩人回到月球殖民地,被反抗組織尊崇,卻一點也沒有加入月球內戰的意思——從小在地球成長,他們都自認為是地球人了。 姊弟倆上太空之後,這才深刻體認到原來人類為了克服宇宙世紀大戰留下的禍害,而極力避免戰爭,並開發宇宙住所。然而宇宙終究不是長久居處,太空中那些操持高技術的居民,個個都想「回歸」地球,因之"Reconguista"在這群人而言並不是「復國」,而是「回歸」。地球各大陣營於是以「回歸權」作為與宇宙勢力打交道的籌碼,想藉此消滅地球其他陣營。 艾達本來是站在成長的國度這方來看待戰事,開拓視野之後卻對爭鬥相當不滿。她對舊時的家臣、反抗組織大老說,不想要人家賦予她使命,要自己去找尋,於是帶著一班人馬向掌握人類世界能源生產/分配的金星地球圈去…… P.S.本以為子安武人的聲音不會在這部出現,誰知他老兄在金星地球圈冒出來了,咳咳。
|
Bookmark |
2006.3.1 up:2008.3.5 |
© hou26 All Rights reserved. |